臭氧滅菌原理
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,以實現(xiàn)殺菌作用。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,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: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的雙鍵反應, 穿入菌體內部,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,改變細胞的通透性,從而導致細菌死亡。臭氧還作用于細胞內的核物質,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。臭氧首先作用于細胞膜,使膜構成成份受損傷,而導致新陳代謝出現(xiàn)障礙,臭氧繼續(xù)滲透穿透膜,而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,改變細胞的通透性,導致細胞凋亡
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,滅菌過程屬生物化學氧化反應。
臭氧滅菌有以下3種形式:
1.臭氧能氧化分解細菌內部降解葡萄糖所需的酶,致使tca循環(huán)無法進行,從而導致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atp無法供應,使細菌滅活死亡。
2.直接與細菌、病毒作用,破壞它們的細胞器和dna、rna,使細菌的新陳代謝受到破壞,導致細菌死亡。
3.透過細胞膜組織,侵入細胞內,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內部的脂多糖,使細菌發(fā)生通透性畸變而溶解死亡。
折疊臭氧滅菌或抑菌作用,通常是物理的、化學的及生物學等方面的綜合結果。
其作用機制可歸納為:
(1)作用于細胞膜,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,細胞內物質外流,使細胞失去活動;
(2)使細胞活動必需的酶失去活性;
(3)破壞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使其失去功能。
臭氧殺滅病毒是通過直接破壞核糖核酸或脫氧核酸完成的。而殺滅細菌、霉菌類微生物則是臭氧首先作用與細胞膜,使細胞膜的構成收到損傷,導致新陳代謝障礙并抑制其生長,臭氧繼續(xù)滲透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,改變細胞通透性,導致細胞溶解、死亡。
關鍵詞:殺菌劑